2015 Giant TCR SLR2 公路車車架維修升級2017 Giant TCR Advanced Pro Team

這篇紀錄了作者從2016到2024年的騎行經驗與公路車GIANT TCR SLR2的改裝歷程。從體重控制、設備更換、升級輪組與配件、處理異音、到挑戰不同的道路,作者詳細描述了每一步的感受和心得。不斷調整與改進,最終獲得了更好的騎行體驗。

2015 Giant TCR SLR2

Views: 12783

記錄我的第一台公路車GIANT TCR SLR2 這台車的點點滴滴

2016/3/7 購買 2015 Giant TCR SLR2

2024/12/21 車架出保固並加價升級為 2017 Giant TCR Advanced Pro Team

2015 Giant TCR SLR22017 TCR Advanced Pro Team
2015 TCR SLR2 vs 2017 TCR Advanced Pro team

車架升級2017 Giant TCR Advanced Pro Team

發現車架座管疑似裂痕

去新竹騎車,上下坡都會聽到異音,屁股離開座位就沒聲音了,後來停車檢查發現座管有疑似裂痕,騎了3/4 行程後為了安全提早撤退收工,車架送回捷安特原廠判定可出保換車架~之後因停產再加價升級,等了1個月店家終於組完車,告別我的小綠 TCR SLR2 車架,陪了我8年多,期待新車。

TCR Advanced Pro Team 開箱

偽新車開箱 – 捷安特終身車架保固真是阿莎力,出保新車架給我,讓我騎8.6年的鋁車加價升級到碳纖維車架了~

碳纖車騎起來避震更好非常舒適,車架也輕了約1Kg~

2015 TCR SLR 2 因車架疑似裂痕送修保固換新,但因已停產所以自費8000 升級到2017 TCR Advanced Pro Team Carbon , 騎了那麼久卻能升級到碳纖維真是讓人興奮,車架相當一台車的靈魂,換新車架相當於換新車了,全新車架,拼裝替代品2017 TCR SLR2的碳纖前叉與二手座管,變速線、煞車線與手把帶、自費600更換手把套所有都換新的,店家還佛心的把我變速套件都清洗乾淨,直接享受新車快感~
 

新車小紅 2024/12/21 初亮相,這台車改過變速套件堪稱 TCR Advanced Pro Team “KOM” 了,新的一年換這台繼續挑戰~

回家後陸續將前/後煞車片換新

整理目前配件組合:

車架:2017 TCR Advanced Pro Team , M 號 Carbon 碳纖黑/白/紅
前叉:2017 TCR SLR2 碳纖維前叉-黑橘
座管:2017 TCR SLR2 二手碳纖維座管,少螺絲蓋需自行另外買
變速把手: SHIMANO 105 ST-5800
煞車組: SHIMANO 105 BR-5800
前煞車皮: Kool-Stop Dura 2
後煞車皮: Kool-Stop Dura (聽說這是訓練用版本, 比dura 2 重量重些)
大齒盤: Shimano 105 5800 50/34T
後變速器: ULTEGRA RD-R8000GS後變速器
飛輪: Shimano ULTEGRA CS-HG800 11-34T 11速飛輪
鏈條: KMC X11L 黃金鏈條
輪組: Novatec Jetfly
前輪胎: MAXXIS Pursuer 訓練胎 700 x 25C
後輪胎: MAXXIS Pursuer 訓練胎 700 x 28C , 這車架前變不會磨到28C輪胎,是這車架最大輪胎極限了
坐墊: SQLab 612 Active
踏板: ming shiju 太極踏板

第一次騎乘發現座管有很嚴重異音,原來是老闆還沒對座管束零件進行潤滑,抹完藍色黃油及噴點止滑膏後就安靜無聲了。

座管螺絲外露怪怪的,於是再花150 元買個座管防水墊圈,感覺汗水比較不會直接流進去隙縫,安心也美觀多了,原來這車架是 MY16, 下一個大改款是 MY21

2015 Giant TCR SLR2 公路車 升級與配件記錄

2016 vs 2021

開始騎公路車後加上定期慢跑,讓我體重慢慢控制下來

2016/3/7 購入Giant TCR SLR2 公路車 – 買的是2015年版的車,因為新車都是主流的消光黑,我個人偏好比較亮的顏色,這樣夜騎比較安全XD,當時體重高達91kg,胖到登山車都快騎不動了

2016/11/11 安裝卡鞋,但2017/4/3 又暫時拆除 (雙塔失敗後深深覺得騎長途感受到鞋底不夠硬,支撐不足,於是被同事洗腦買了卡鞋~換上卡鞋後

2016/12/30-31 又再次挑戰雙塔失敗,上次是在高雄撤退這次在嘉義就因為膝蓋痛再次撤退,最後在2017年的清明節挑戰雙北在北宜被猴子撞倒,從此為了安全卸下卡踏~ 還好最後在2017/12/1-2 有補完雙塔一完夙願)

2017/01/26 更換Roxim X4n大燈 – 穿卡鞋摔車把Dosun A1 的燈座摔破,因而升級

2017/7/14 升級輪組Novatec jetfly – 夜騎時第二次斷前輪幅條,終於忍不住維修後順便升級啦~老闆用很邪惡的表情說換輪組是一種很快樂的事情XD

2017/10/11 KENDA 內胎重量紀錄 – 內胎重量有差異,以為買到山寨,後來理解可能為製成誤差造成

2017/10/15 腳踏板異音更換貴貴的太極踏板 – 這半年來騎車踩踏時都有答答的規律異音,感覺很像坐管發出的,但又時有時無,查了許久後來終於查出是左踏板的聲音,後來更換比卡踏還貴的太極踏板

2018/1/25 shimano 105 11-28T 改Ultegra R8000 11-34T
這台車飛輪是11-28T 剛買時腳力不足所以打從剛買車時就在考慮更改更省力的飛輪,當時是鎖定更換成同樣shimano 105 套件的11-32T 需要更換三樣東西 長腿、飛輪、鍊條 這樣大約需要3000多元的費用,但考慮新車就換這些主零件很浪費,終於快兩年時間騎了5000km, 用鏈條規檢查磨耗壽命到了,當下有一絲絲高興,終於可以啟動登山飛輪計畫,而且今年又新推出Ultegra R8000 套件,有11-34T 更大的飛輪XD

2018/8/15 TCR SLR2 安裝Giant RIDESENSE 踏頻器 – 騎了許久終於想體驗原廠的踏頻器配件,要繼續訓練應該需要踏頻與心率資料了

2017/10/28 Giant TCR SLR2 更換手把帶 – 更換與車色搭配的黑底綠字舒適的車把帶-XTRM,可惜使用壽命有點短
2019/9/11 再次更換手把帶-這次改用 外觀樸素但摸起來質感很棒的黑色手把帶-這條蠻耐用的,竟然使用了4.5年 6106 KM
2024/4/16 改由蝦皮購買條便宜的,自行DIY第一次纏繞,弄得蠻醜的

2020/5/30 check 鍊條又快到磨耗點了,查一下Strava 紀錄騎了約 5151KM,買了很久的KMC 金色鍊條終於要派上用場了~

2021/2/21 GIANT TCR SLR2 公路車大盤異音-原來是大盤螺絲鬆了 (順便升級陶瓷BB) – 拖了1年多的上坡異音終於去處理了,能安靜的騎山路真好  

2021/2/24 換了貴貴的公路車座墊 SQLab 612 Active – 用了5年終於將原廠坐墊更換,使用後讓我後悔太晚買了,要善待自己的屁屁阿

2021/5/20 MAXXIS RE-FUSE 公路胎 & 高壓襯帶偏移破胎 – 紀錄更換的輪胎與碰到相關問題

  單車輪胎規格 – 為了用公路車騎初階林道,開始注意輪胎規格,研究公路車能安裝到哪些輪胎,做個紀錄

2015 Giant TCR SLR2 開箱

2016/3/7 騎了快六年的登山車,接連經歷北113 被同事海放差點撤退及巴拉卡公路很辛苦的追趕同事騎到懷疑人生,加上過年後體重創下新高來到91Kg,於是興起購買公路車的念頭~這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阿~

查看最近的登山車騎車紀錄,久久騎一次難怪那麼辛苦

20151107 單車-北113縣道上東眼山

20160305_2 單車-巴拉卡公路上二子坪

考慮了很久決定背叛登山車改騎公路車,重拾騎車的樂趣,怕碳纖維容易斷裂於是選擇了鋁車架,購買的是去年的庫存車,配備一樣只差配色而已,紀錄一下規格

單車新裝備 ROXIM X4n車燈

因為Dosun A1 Delux 退役,於是替補ROXIM X4n 專門給公路車使用,我真的很喜歡買使用3號充電電池的裝備阿~

用了五年多的大燈Dosun A1 Delux 終於在我上卡踏後摔車把燈固定座滑軌弄斷了,原本還想詢問原廠能否只買電池槽來替換,後來原廠沒回覆只好作罷,舊的就改裝一下留給登山車,再買一盞給公路車吧~

購買日期:2017/1/26
ROXIM X4n 2140元
ROXIM X4 X3專用MB-XF 前叉固定座 200元

為了讓龍頭清爽些,所以買了專用座把燈安裝在前煞車上方,這樣還有個好處是摔車時比較不會摔到撞到燈吧,哈哈~

這燈共有四段亮度調整,最大 / 中 / 小 / 位置燈

ROXIM 有兩款大燈,X3是內建鋰電池,燈光角度更廣,整體重量也較輕,一般人比較喜歡這款,我同事兩位就都是買這隻,價位也低一些,但我嫌不能更換電池機動性較低,出門前忘了充電就慘了,雖然能夠用外接行動電源方式,不過還是麻煩些,且如果是像我這樣把燈鎖在前叉固定座上那麼就不能拆卸,要把整台腳踏車搬去客廳充電,或是使用行動電源事先充電,好像很麻煩耶。

這次我買的是X4n,他是大燈與電池包分開的設計,雖然兩件式設計看來不夠精簡,不過正符合我需求,電池包有分兩種,鋰電與使用3號電池x4顆的選擇,我是買3號電池的版本,可以方便替換。

用了一陣子大概問題如下,3號電池包掛在龍頭容易因為震動而斷電,因為他是用外面現成電池座改裝,可能彈片太鬆震動時會瞬間鬆脫(這問題我前一代Garmin Colorado 400T 導航機也有,後來的GPSMAP 64ST 就改善了),所以我暫時把電池包掛在緩衝座上面避震,可以大幅改善斷電問題,但這樣就非常難看,原本隱藏式的電池包大辣辣的掛在龍頭前,然後碰到比較大的坑洞還是可能斷電,上次騎一日雙北晚上在北宜公路山路下坡大燈突然熄滅非常恐怖啊,瞬間黑暗伸手不見五指。
後續發現此燈的DC cable 接頭彈片也會受震動造成斷電

陸續變化幾個安裝電池座位置,最後應該是找到改善方法了

有附一條USB 轉接線,也能使用5V行動電源供電,續航力方面使用額定容量2750mAh的行動電源開啟最大亮度大約只能使用3Hrs,計算一下耗電量

行動電源容量 : 2750mAh X 5V =13.75Wh ,
大燈最大亮度每小時耗電量 : 13.75wh/3hrs = 4.58Wh/5v=0.916Ah
粗估一小時需要4.58W ,
所以使用eneloop 2000mAh 3號電池X4 的話約4.8V X 2000mAh = 9.6Wh /4.58= 2 小時 (實際上因為壓降應該更低,)看來長途夜騎要依路程時間注意電量控管,這是高亮度前燈要注意的事(所以大部分夜騎我亮度都調第三段,比較省電,亮度還是非常足夠)。

使用行動電源供電也碰到幾個問題,大燈使用5V 時4段亮度電流約為0.8V/0.4A/0.1A/~0A 除了第一段最亮外,其他亮度大燈的耗電流比較低,有些行動電源會偵測不到而自動進入省電模式,因此會看到亮一陣子就自動關閉,之前一直以為是行動電源過電流保護~ 所以比較穩定的用法是使用3號電池電池包然後開第3段最低亮度使用。

Roxim X4

購買日期: 2019/12/21 Roxim X4 燈 1430元

原本想購買一顆鋰離子電池增加續航力還有抗震,電池大約900元,但發現整組燈竟然有特價活動,於是再買一組安裝於登山車上

電池容量 2600mAh x 7.4V =19.24Wh,比3號電池增加一倍電力

這離電池電力充足能夠開啟更亮的照明段數,而且也不怕震動造成斷電突然熄燈(使用一段時間後來還是發生了),電池能夠使用USB 直接充電,非常方便,自從有了離電池後3號電池包就退役備用給登山車使用。

震動斷電原因 – DC 接頭內接觸不良

使用一段時間發現應該要穩定供電的離電池竟然也會受震動而突然斷電熄燈,查修後發現應該是DC 接頭後面焊接點冷焊造成,把他切開重新焊好然後用醜醜的熱熔膠封閉後算是修好了,只是外觀變得很難看….

夜騎好幫手 – 18650 IP67 防水電池盒

2024/5/10
離電池使用4年後充電時發現電源板異常的燙,擔心危險提早汰換,之後尋找到IP67 防水電池盒作為替代品,這台有USB 5V 輸出或 DC 接頭 8.4V 輸出,DC 接頭輸出是直接輸出,沒有做保護,所以也不用擔心自動關機問題,這盒子價格313 元,使用看看耐用性,優點是可以自行更換18650 電池。

Giant TCR SLR2 升級輪組 Novatec jetfly

2017/7/14 升級輪組Novatec jetfly

前一天晚上夜騎安坑達觀社區時,為了挑戰個人PB(其實也才快兩分鐘),拼命的抽車,就在登頂時突然聽到劈一聲後來在涼亭休息時才發現前輪有點卡住煞車,原來前輪輪幅條又斷一根造成偏擺(之前去烘爐地時按煞車瞬間應力也斷過一次),就這樣心想去修車時又會被老闆勸敗吧,這次禁的起誘惑嗎?

於是有備而來的前去修車,更換加強銅頭要價200元,順便問問輪組,老闆推薦Novatec jetfly 原價12500,現在特價10500元,真是誘人阿,老闆說因為2018新車上市,所以輪組才特價,於是就升級了,付錢時老闆還說哇! 你騎車出門怎會帶這麼多錢,哈哈因為我有備而來阿,早知道你會勸拜了XDD 。

這組重量1455g, 輕量445g 其實少一瓶水重量而已,框高32mm屬於小板輪,制動面噴砂加工加上寬框會讓煞車更省力,下坡長時間煞車手比較不會痠,跟同事騎車發現以前會有點跟不上現在比較輕鬆,表示巡航慣性應該有變好吧! 下坡與坑洞震動也改善些,騎起來較舒服,其他差異還要再繼續感受看看,安排長程試試路感,然後這輪組也支援無內胎系統耶! 等我備胎用光再來考慮試試無內胎系統

官方資料如Link Jetfly

與Giant P-R2 比較差異:

 GIANT P-R2 輪組Novatec Jetfly
重量1900g1455g
前輪重量800g615g
后輪重量1100g820g
框高24mm32mm
價格3600元(新車拆車品)10500 (特價) 

2017/10/21 ming shiju 太極踏板

如果不是網路推薦,這牌子的踏板還真是能見度低,且連型號都查不到,姑且稱之為太極踏板吧

這半年來騎車踩踏時都有答答的規律異音,感覺很像坐管發出的,但又時有時無,查了許久後來終於查出是左踏板的聲音,把踏板拆開發現無法維修,暫時用卡踏替代,原廠搭的踏板是 Wellgo 維格M-20培林踏板, 一對大約240元

為了異音問題所以陸續爬文尋求好看的踏板,最後選了這款,要價1060元,收到貨時有點傻眼,因為賣家網上放的是盒裝照片,但收到的貨卻是裸裝,且Logo 與網頁太極圖示也不太一樣,一度還以為買到仿冒品,經過賣家說明因為降價才有點差異….其實另一個賣家只賣800元,這家也不是最便宜的,要不是因為為了銀色款式才買貴一點的,畢竟公路車要自己喜歡的配色才好騎嘛XD

重量差異:

ming shiju 太極踏板 一對227g
維格M-20培林踏板 一對273g

輕量化了46g

是怎樣的踏板這麼神奇,比卡踏還要貴,周末去騎風櫃嘴還不錯,接下來看看耐用度如何,目前騎乘距離4193KM,準備更換手把帶

KENDA 內胎重量紀錄

陸續買了幾條建大的公路車內胎(KENDA 700X18/25C R/V 48L),發現同樣規格卻有著重量與厚度差異,以為買到山寨,後來也有碰到登山睡墊重量與商品標示不符問題,廠商是回覆我製程控制差異,所以塑膠射出成形製品可能都有類似問題

上方為Giant搭的內胎,可感覺胎面較薄,下方為網購品,感覺很厚重,一秤重果然相差接近30g,細比較下方的氣嘴螺絲較大,然後氣嘴中心是銅的黃色,看來是每批貨用料都有小差異

KENDA 內胎重量比較,最左為Giant原廠後輪內胎,中間為Giant原廠前輪內胎,右邊為網購內胎

不過騎了幾年車開始慢慢脫離輕量化的迷思,輪胎選擇慢慢由23C 改為25C,最近又想嘗試28C,更寬的輪胎可以使用較低的胎壓,抓地力更佳,舒適性更好,雖然重量也會更重,但耐用性得到提升較適合業餘車手

規格重量
KENDA 700X18/23C (Giant原廠後輪內胎)78g
KENDA 700X18/23C (Giant原廠前輪內胎)85g
KENDA 700X18/25C R/V 48L (盒裝內胎)112g, 94g, 106g(盒裝)
KENDA 700X20-28C 27X1-1/4 F/V 48L (兩條袋裝內胎)130g
內胎重量比較

Giant TCR SLR2 升級Shimano R8000 11-34T 飛輪

2018/1/25

一年多前由登山車轉戰公路車,購買的是Giant TCR SLR2 , 採用Shimano 105 套件,飛輪是11-28T, 爬坡時腳力不足,所以一直想更換飛輪至11-32T ,可是這樣更改必須更換三樣東西,長腿後變,鏈條與飛輪,新車就把他換掉非常浪費,於是設定目標時間等鏈條磨損時再一併把這三樣一起升級。

時間匆匆過了一年多,就在第三次挑戰完雙塔後用鏈條規測量發現鍊條已經到了應該更換的時刻了,終於可以進行升級計畫了,雖然這一年腿力也大幅增進,但是挑戰觀音山6P 時最後1P 腳力疲憊因而有下來休息一段,如果有救命飛輪應該可以騎輕鬆些,且某些程度來說也能降低膝蓋負擔    

於是我把這三樣升級至Ultegra 等級 R8000 ,去車店比網路零件貴一千多,但是由於安裝複雜最後還是讓專業的來。

升級前在猶豫維持105 等級改11-32T or 換R8000 11-34T ,最後決定改R8000 (Ultegra) 爽一下,如果時間再晚些我換R7000 應該比較省錢

紀錄當時查到的零件費用:

方案一:原本105 套件11-28改11-32方案-長腿+11-32飛輪+鍊條 含裝3400

☆吉興單車★ SHIMANO 105 CS-5800 11-32T 11S 飛輪 11速 公司貨 盒裝 SHIMANO特約維修中心

CS5800 11-32 105 11速飛輪 11-32T NT$1,040 ~1198 ,305g

RD5800-GS 105 11速 長腿後變速器 黑色 (支援飛輪32T) (另有銀色) NT$1,080 ,250g 2120 元 

ICNHG60111116Q HG601 11速快扣鏈條 116目 NT$870

方案二:升級R8000直上11-34T

Shimano Ultegra R8000 2*11速 大全套8件組 變速器 11-34 50/34 52/36 18000元  

ULTEGRA RD-R8000GS後變速器,最大支援34T! 1950元 ,210g

ULTEGRA CS-HG800 11-34T 11速飛輪  1745元 , 335g 3695元  

ULTEGRA CN-HG701 11速鍊條 114目(R8000專用鏈條) 700元–> 注意有116 目

費用Min:4395 Max:5000元

升級完成剛好除夕前去挑戰承天禪寺好漢坡,這個坡非常陡,但是這次終於完成不落地,這6000 元花的值得,因為改了這飛輪,以前許多害怕的陡坡現在因為有救命檔都不害怕了,後來2/28 去北進武嶺大禹嶺上武嶺這段也覺得游任有餘,騎完還覺得果然承天禪寺好漢坡還比較陡。

剛改裝完換檔有點不順,變速器的調校是在這趟行程邊騎邊研究出換檔不順的原因,順便調好
20180220 北113上東眼山+羅馬公路+三坑鐵馬道O環

後來還買了飛輪工具把舊飛輪裝上原廠的PR-2 輪組上,裝上淘汰下來的外胎就可拿來給訓練台使用

GIANT RIDESENSE 踏頻器

這台Giant 公路車TCR SLR2 內建Giant 的踏頻器鎖孔,可以搭配RideSense 做結合,達到外觀整合的效果,所以當想購買踏頻器時第一優先就是買這感應器,我也想體驗一下整潔的安裝設計。

安裝上去可以看到踏頻器整合的相當漂亮,後輪輪圈上有鎖上配件磁鐵,是用來做速度偵測的,踏頻器上要用附的束線帶綁上磁鐵來偵測踏頻,其中怕間隙不夠還有附上不同厚度的墊片來調整感測距離,兩個磁鐵都要依說明書寫的感測位置進行調整。

感測器上方有2個LED:

尾部紅燈當感應到後輪速度會閃亮一下

前端有個綠燈,當感應到踏頻會閃一下,可以判斷是否感應到

平時不使用時應該會進入睡眠省電,當喚醒時燈號好像會閃個5圈(次),之後就會熄滅節省電力,後面來記錄長時間使用狀況

2018/8/15 安裝

2021/7/7 第二次更換電池, GPS 碼表總里程4750KM,每顆電池大概可以騎個2500KM,快要沒電時會看到喚醒不靈敏,碼表速度不穩定,表示電力快要沒了

平均一顆 CR2032 電池可使用 1.5 年吧,持續Update

2021/10/23 再次更換電池,GPS 碼表總里程5058KM,這次只使用300KM,是因為用了雜牌電池嗎? 持續觀察

2023/04/09 再次更換電池,GPS 碼表總里程6610KM,這次使用1550KM,紀錄更換上去的電池,其實電池除了品牌外最重要還有一個生產日期因素,Date Code 越久電力越少,所以單純觀察品牌是沒有用的,重要的是要使用新鮮電池。

▼ 電池包裝後面寫 Exp.2026-08

Giant TCR SLR2 更換手把帶

這台2015 年配色的Giant TCR SLR2 公路車原本搭配的把手帶是白色的,用久髒髒的於是嫌棄他更換為黑色+綠色字體的(XTRM),真的跟車子配色好合喔,但使用壽命不長(2年),外皮脫落後又尋覓其他材質,最後返璞歸真,買最一般般的黑色

2017/10/28 XTRM BAR-TAPE 3mm 手把帶

這條手把帶是泡棉質感,3mm 的厚度可以起到減震的作用,綠色的字樣剛好與我的車色搭配,但摸久後容易破損,使用時間約2年就會磨破 (2017/10/8~2019/9/11)

2019/9/27 更換網格質感手把帶(品牌不明)、握把套

這條新手把帶是腳踏車店老闆推薦的,看來不起眼黑嚕嚕的,但意外的纏繞上去後握起來還蠻舒服的,仿碳纖維的紋路看來也蠻高級的,要價 980元,材質摸起來粗糙止滑很好,厚度夠蠻舒服的,黑色耐髒汙,感覺耐用度應該會比較好。

握把套600元 – 常常沒帶手套騎車,最近發現握把套有點鬆鬆的,而且有點黏黏的,店家說這是耗材,於是動起心念換個新的。

看到有跟我車子配色一樣的水壺架,280 元感覺不貴,順便替換,把原本藍色舊的歸還給登山車使用。

做個紀錄,觀察使用壽命,黑色防磨手把帶 2019/9/27~2024/4/14 最後竟然使用了4.5年 6106 KM

2024/12/21 更換握把套 600元
車架故障RMA換新轉移配件時順便換新,壽命大約 3.5~5 年左右就會變黏,留個長期使用紀錄~

2024/4/15 DIY CXWXC 手把帶 185元

最近開銷比較大,所以改自行網購手把帶,順便學習個經驗,第一次弄得很難看,沒關係多練習幾次就會進步了,省約800元 ,觀察使用壽命~

GIANT TCR SLR2 公路車大盤異音(順便升級陶瓷BB)

因為上坡踩踏有異音於是前往維修 – 原來是大盤螺絲鬆了,但既然拆了就順便升級BB 吧,品牌是CROOER BB8624 要價2200元

早在 2019/11/10 騎如來神掌時就碰到BB 好像快壞了,每一圈都發出”呛呛” 的聲音,後來騎了整天踩了數千轉聲音就消失了,因而也沒特別去修,然後呢慢慢地變成洗車後有異音,踩了幾千轉會恢復正常,於是有大盤異音我都當作是BB 有點問題。

拖到最近才注意到大盤的異音好像與之前不大一樣,只有上坡才會聽到,平路都沒事,大盤好像沒聲音,小盤才有異音,而且都是固定角度才發出,於是忍不住跑去車店要求升級陶瓷BB,店家還提醒要檢查大盤螺絲~

看了更換施工只能說這更換BB 的工非常複雜,工具也很特殊,只能請店家更換

更換完BB 後,安裝大盤前我提醒店家幫我檢查大盤螺絲,一確認螺絲竟然是鬆的,最後還發現少一顆螺絲,如下圖,原來最近只有上坡有異音是因為大盤與小盤上的螺絲鬆了,之前都不知道原來這裡有螺絲阿,店家還特別每顆螺絲都增加螺絲膠。

看來之後有任何異音都要特別留意,一定有什麼部位有問題,之前還發現後變吊耳鬆了,也是造成踩踏有異音,以後都要留意點檢了~

螺絲處理好後果然上坡就沒異音了,終於可以安靜的騎山路了,然後升級陶瓷BB 感覺非常良好心靈馬力增加不少~ 其實是騎不出差異的XD

換了貴貴的公路車座墊 SQLab 612 Active

換了貴貴的公路車座墊 SQLab 612 Active 只後悔太晚換了

使用了三個月才補這篇開箱文,這椅墊有別於一些品牌用泡棉讓你感覺一開始坐上很舒服,然後騎久還是會屁股痛,這張外表設計硬硬的感覺是著重在支撐性,實際使用確實如此,髖骨支撐在椅墊上,然後中間下凹讓壓力不會那麼大,自從換這張不穿車褲也不會不舒服,在家騎訓練台時為了怕流汗要洗有時我會直接穿內褲踩上一小時也不會屁股痛,用過了只能說真後悔太晚換了。

最近騎了觀霧後同事屁股痛於是約我一起更換坐墊,其實原廠的坐墊也忍受了近5年,都練就鐵屁股了,當然每次騎完也有點不舒服,但坐墊磨到都有點破皮了終於可以將它升級了

剛好最近看到KJ Let’s ride 的影片

公路車│騎車舒適才能持久│這次還不買起來??│運動小知識│車魂不滅│KJ Let’s ride

查詢一下行銷寫的還蠻厲害的,於是開始考慮這品牌,這價位真是貴阿,都可以買台雜牌小折了,但考慮醫療設計與保護蛋蛋這錢還是得花。

看著行銷文看到這段,於是依此法去查看我現行的坐墊,哇! 假設這文章是對的那我有長短腳耶,最近長時間騎乘右腳膝蓋後腋窩有點痛,我還將坐墊再調低點進行改善觀察  

依網頁介紹進行現在坐墊狀況確認,有了驚人的發現

難道我有長短腳!!! 而且最近長時間騎乘右腳膝蓋後腋窩有點痛,我還將坐墊調低點觀察,既然都發現有問題了看來這錢得花阿 XD    

於是下班後我們跑到內湖的經銷商-拜訪單車進行測試骨盆大小與更換,我量測到的髖骨距離是12.5cm , 然後大部分時間是握上把居多,依照建議+2 於是選擇14cm 的坐墊,因為有長短腳於是選擇SQLab 612 Active 要價5380元含安裝

我使用了三個月才補這篇開箱文,這椅墊有別於一些品牌用泡棉讓你感覺一開始坐上很舒服,然後騎久還是會屁股痛,這張外表設計硬硬的感覺是著重在支撐性,實際使用確實如此,髖骨支撐在椅墊上,然後中間下凹讓壓力不會那麼大,自從換這張不穿車褲也不會不舒服,在家騎訓練台時為了怕流汗要洗有時我會直接穿內褲踩上一小時也不會屁股痛,用過了只能說真後悔太晚換了。

MAXXIS RE-FUSE/PERSUER 公路胎 & 高壓襯帶偏移破胎

最近連騎幾趟長途旅程都碰到輪胎故障的問題,同事又在約騎台3線3天,又讓我思索如何改善,更換無內胎系統是不錯的選擇,但補胎液需要定時補充且容易髒,暫時不考慮,於是忍痛把比賽用胎Kenda k1092 更換為厚一些的旅行胎Maxxis Re-fuse,這樣觀察看看能否改善破胎率。

最近破胎紀錄:

另外最近爬文也看到700*23C vs 700*25C 的比較,許多數據都顯示25C 竟然比23C 要省力,真是顛覆傳統輪胎越細越省力的觀念阿,所以這次就試試25C 的規格吧。

紀錄使用里程 :

MAXXIS RE-FUSE 700X25C

使用時間 2018/5/4~2020/1/23 安裝於後胎使用里程3900KM,除了高壓襯帶偏移破胎外, 只有最後一次是外胎被扎破然後又看到外胎有點龜裂因而更換 ,這裡有下課照(單車-天上山+熊空山+東眼山) ,不過換下後轉為備用胎給訓練台使用

輪胎規格重量使用里程
KENDA K1092 700 x 23C, 590元207g
Maxxis RE-FUSE 700 x 25C , 550元236g使用於後輪 3900KM, 破胎次數1
MAXXIS RE-FUSE 700 x 23C , 350元286g轉賣同事
MAXXIS PURSUER 700 x 25C 訓練胎, 465元,90~120 PSI271g使用於後輪3200KM, 破胎次數1 ; 提早更換作為前輪備胎
MAXXIS PURSUER 700 x 28C 訓練胎, 550元,75~115 PSI313g使用於前輪
公路胎重量記錄

Maxxis RE-FUSE 700*25C 要價550元,價位跟K1092 590 元相去不遠

Kenda K1092 安裝比較

Maxxis refuse 25c 這條236g 重量竟然比官網標示的300g還低,也許是可折胎與不可折的差異,重量比K1092 多29g, 厚度是有比k1092 厚一些

胎紋比較,K1092 屬於光頭胎,refuse 有細紋胎紋,不過也是無方向性,安裝上比K1092 還好安裝,不會太緊,Max 120Psi 胎壓

在晴天實測兩趟山路發現騎乘路感較Q彈舒適,巡航速度我腳力差感覺不出差異。
接下來試試台3線長途狀況吧~ 2018/6/8-10 騎了台3線500KM效果非常好,難得長途旅行沒有破胎

2019/1/29 Update 又購買兩條了~~
最近迷上了看直播購物,價格非常便宜,於是又衝動購物買下不少好物

有鑑於Maxxis RE-FUSE 用的不錯,自從用了感覺很少破胎,不知與25C 是不是有關連,所以直播中看到 MAXXIS RE-FUSE 700x23C 兩內兩外胎只賣899 元 又忍不住下單了,換算下來一條外胎剩350元

收到貨包裝與之前不太一樣

吊牌背面有規格說明
型號是M200
只有60TPI
定位是訓練用胎

量一下重量,疑23C 286g ,比25C 236g 還要重,這可就奇怪啦,比對輪胎外觀印刷標記除了23C/25C 差異外其餘完全一樣,所以完全搞不清楚為何會變重,難道單純的是製程差異嗎? 但量過23C 兩條重量差不多,所以應該不是這原因,比對原廠資料反而是上次25C 的重量較奇怪,等未來換裝上去再來補心得

MAXXIS PURSUER 700*25C 訓練胎

2020/3/2 Update
因為把Re-Fuse 賣給同事於是又添購MAXXIS最新推出的訓練胎 PURSUER 尋夢者,這次購買的規格是700*25C ,重量271g ,兩內兩外胎1130元

KENDA 內胎,蠻厚重的106g

MAXXIS PURSUER 700*28C 訓練胎

聽說輪胎越寬胎壓可以較低也比較不會破胎,但是不知道我的 2015 Giant TCR SLR2 能否支援28C 的胎寬,會不會卡到於是買一條MAXXIS PURSUER 700X28C 試試,後輪如果會卡到就安裝在前輪,550元重量316g ,比25C 貴85元重量也多了 40g ,最後成功安裝上後輪。

2021/8/1 購買

2024/4/8 提早將MAXXIS PURSUER 700x 25C 使用3200km 汰換成 28C,煞車塊卡到要用力推入,但安裝後轉動沒有干涉,可以使用 28C ,28C 胎壓 75~115 PSI 較25C 90~120 PSI低,但詳細測試後發現前面大盤變速器打到大盤會輕微磨到輪胎側邊,需降半檔才會正常,嚴格來講這台車不適用28C 的寬胎~

↓ TCR SLR2 搭配28C 輪胎,前變會磨到輪胎側壁

TCR SLR2 搭配28C 輪胎,前變會磨到輪胎側壁

↓ 發現車架後下叉內側有磨損痕跡,可能是輪胎的毛邊沒有修剪刮傷車架,這之後換新胎都要特別注意

↓ 輪胎側邊毛邊要剪除避免刮傷車架

↓ 發現MAXXIS PURSUER 700x 28C 竟然有輪胎磨耗指示標記,同樣規格 25C 上面沒有,不曉得是28C 差異還是後續生產都會加入這磨耗指示標記,沒有這常常讓我很困擾,不曉得何時該換輪胎。

高壓襯帶偏移-破胎

2019/5/5 前一天還在慶幸自重換了這外胎後好像沒有碰到破胎了,沒想到這趟出來烏來騎車馬上碰到了,就在往烏來路上進入下龜山橋時突然聽到熟悉的輪胎洩氣聲~休~的後輪又沒氣了,當下知道不妙,把車牽過橋後在路旁進行維修,拆開後看到最不想碰到的問題,就是之前中央山脈大縱騎時在埔里才因此維修更換成Giant 自黏式襯帶也會偏移,我以為用黏的應該萬無一失真沒想到,當下只能稍微把它摳一摳調整好位置置中,換上一條新內胎繼續行程,但如果待會又故障那在山裡面就麻煩了,這樣騎車真的很忐忑,果然騎車還是要拜拜祈求順利阿,幸運的這趟平安回到家沒碰上其他故障。
回到家拆開Check 發現調整好的位置外,另一處也發生偏移了,我在想是不是因為下坡煞車輪胎溫度高,所以襯帶黏著劑軟化,因此也會位移,好險有拆開檢查,花了幾天思考如何解決想出幾個方案:

1. 改成無內胎系統,下方孔洞會用專用膠帶黏兩圈,一定能解決,但一想到家裡外胎還有三條存貨就作罷,把這最佳方案遞延幾年吧

2. 購買VELOCITY 輪圈孔塞子,這一般是用來做輕量化改裝的,我是打算塞上後再裝一層襯帶,可惜缺貨好久買不到啊

3. 靈機一動想到可以裝兩層降低壓力,在Giant 自黏式襯帶上再裝上之前的馬牌襯帶,這樣應該更安全吧

襯帶偏移內胎破的洞非常大,完全無法補胎,所以最不想碰到這問題,因為半路處理對策有限,真的不行可能要墊鈔票吧XD

這是騎完烏來福山新增加的偏移,破胎時我確實檢查過當時沒有這處偏移,這現象會讓人很擔心,你不可能每趟拆開檢查襯帶

這裡是上山前的故障點,我把它摳過來蓋好洞了

最後方案3 ,蓋上兩條襯帶,降低壓力,先這樣試試吧~

2019/07/15 後來更換手把帶時跟店家反應這問題,結果老闆佛心的送我18mm 新襯帶,於是馬上將其更換上去,還是採用兩層方式

2021/5/18 執行前後輪調胎時用沒多久後輪竟然又破風了,拆開查看又是襯帶偏移,不禁讓人思考為何會這樣,這次查看襯帶會向旁邊擠壓露出孔洞,騎了一年多而已,難道是因為兩層所以外面那層不會因為壓力擠壓而在孔洞處下凹,反而失去了定位性因而容易滑動???  

先記錄下再想想只安裝一條18mm 看看.    

新購買的馬牌18mm高壓襯帶5/26 到貨了,既然是耗材一口氣買了4條

順便買了很有創意的煞車燈,可惜SHIMANO 105 煞車線間隙不符合安裝規格

距離上次拆開調整好才使用一週,都在室內採訓練台,這次拆開馬上又看到偏移了,再拖久點又會碰到破胎了

明明一周前將裡面與外面兩條襯帶都調整到中間了,竟然又滑開

即使Giant 的高壓襯帶是用黏的,但竟然還是會因為高溫黏著性劣化

不知道為何會往旁邊擠壓造成漏出洞而破胎

這個輪框下面是圓弧形的非常麻煩,襯帶會滑動,一些孔洞也不是在正中心,造成不好蓋滿

可以看到Giant 的襯帶用黏的使用久也是會滑開

這次只裝一條18mm 襯帶,調整到中心蓋好,然後輪胎打上110psi 高壓,再觀察幾天看看.

2021/11/20 經過半年時間(其實這半年因為防疫也沒騎多少里程),在戰戰兢兢的騎完司馬庫斯後把後輪拆開檢查一番,發現如預期襯帶受壓力會凹進去洞內,也稍微置中一些沒偏移太多,不過有些區域有點偏移用久了還是會擔心,看來襯帶可能也是耗材要放一組在修車工具備用(應該是這輪組設計太圓滑造成)

自行車輪胎規格標示

因為公路車想更換輕度越野胎以及登山車想輕鬆騎公路,因此整理困惑很久的自行車輪胎標示,自行車輪胎常見三種標示法

1、ETRTO(ISO)標示法

ETRTO 是現今最常被使用的腳踏車輪胎尺寸,主要是依照「歐洲輪胎及輪圈技術組織」制定的標準,ETRTO 的標示法包含兩個數字,第一為「輪胎寬度」,第二為「輪胎內徑」。
而所有的測量數值均以毫米(mm)為單位,舉例來說,若胎輪上標記 28-622,代表輪胎寬度為 28mm,輪胎內徑則是 622mm。

這種標示方式一目瞭然,且可以精確地分類輪圈的尺寸。

2、英吋標示法

以英吋(inch)為單位的標示法,主要廣泛使用在登山車、山路車等車款,但由於英吋標示法較缺乏精密度與準確度,且會出現小數點的寬度尺寸,因此目前較少使用者會參考其數值。

英吋標示法 ( 如:26 x 1.75 ) 標示輪胎外徑的近似尺寸 ( 26 英吋 ),以及輪胎寬度( 1.75 英吋 )。另一種英吋標示法是 28 x 1 5/8 x 1 3/8 ( 近似外徑 x 輪胎高度 x 輪胎寬度 ),也很常見。

3、法制標示法

法制輪胎標示 ( 如 700 x 35C ),代表近似輪胎外徑 ( 700 毫米 ) 和寬度 ( 35 毫米 )。結尾的字母表示輪胎的內徑。在此例來說,C 代表 622 毫米。法制尺寸沒有用於所有輪胎尺寸,像是登山車輪胎尺寸就沒有使用。

其他討論區蒐集資料 :

公路車的700c與登山車的29er (29er 輪圈標的是19-622),輪圈直徑都是622mm ,29″ 登山車原廠外胎使用 SCHWALBE Racing Ralph 29″X2.1,可換成700*38C

2.1″ 英制登山車輪 x 25.4 = 法式53C左右

29er跟700c輪圈直徑都是622,差在輪框的寬度。舉例:公路車輪圈有標15-622,是指輪圈直徑622mm,框寬15mm,通常會標示適用19~28 mm的胎,有些29er是標19-622,輪圈直徑622mm,框寬19mm,適用1.5~2.3″ (38~58 mm),太窄的胎就不適用了。

有看到店家29er的車裝40-622的道路胎(有胎紋不是光頭胎,但是也不是巧克力胎),這條胎是SCHWALBE MARATHON RACER,胎上標示 700 x 38C / 28 x 1.50(40-622)

買29er的車老板也有建議,多買一組700c公路車框+登山車花毂的輪組, 這樣越野、公路都可以適用。

內胎盡量符合標準規格之適用Range, 否則內胎過小容易爆胎,太大容易蛇咬

公路車以前大家都說越細的胎寬地面的摩擦力越低、風阻越小?現在大家追求舒適感與路感所以有廠商推出 26C 規格

胎寬優點

1.減少破胎機率

  在受到外力的衝擊時,內胎有更多的緩衝空間,故能減少蛇咬的機會

2.滾動阻力較低

  胎的剛性較好,輪胎的變形量會必較小,與地面的磨擦力較小,只要有適當足夠的胎壓就能有效的減低滾動阻力

3.增加舒適性

  輪胎的體積變大、避震效果大大提升

缺點

1.車架可能沒但法裝那麼寬的胎,裝之前要先確認是否與車架相容,免得磨損前叉或後上叉

2.輪胎變寬體積相對增加,重量也會跟著增加

發表迴響